環保一直是備受關注的民生問題,由于大氣環境的污染惡化和霧霾天氣的增多,經濟高速發展造成的環境污染已嚴重影響到生態經濟可持續發展和人們的身心健康,國家環保消污減排的宏觀方針已切實落實到地方政策和規劃建設中。
國家為了加強大氣污染防治管理工作,切實將環保任務落實到位責任到人,各級政府以及主管部門根據“屬地責任制”原則,定期(一般按月進行)對各地空氣質量情況進行排名,排名的數據依據就是布設于各地的空氣自動站的站監測數值(國控站或省控站),但是,受制于標準空氣站(常規六參數)高昂的價格和后期復雜的運維服務工作,目前標準空氣站大部分為每個區(縣)至少布置1套,也就是說一個地級縣或是縣級市很大一部分只配套了1套空氣自動。
顯然,對于一個縣來說,這1套標準空氣站的監測數值并不能完全反映該縣的空氣質量,它僅能代表周邊一定范圍的空氣質量(通常半徑不超過2km)。即使發生污染事件,1套空氣站無法準確判斷污染來源,只有通過網格化布局,在一個監測區域內多點多線監測,從而分析污染物來源的準確方向,也才能給更加精zhun的判定污染源產生的具體位置是一個點還是一條線,判斷是內部排放還是外部輸入。
一個標準的六參數空氣站,建站費用將近100萬/站點,需要一支經過專業訓練的多學科的專業技術人員維護管理系統的運行,這對于中小城市環境監測部門籌建這樣的監測系統從財力和技術力量上來說是具有相當大的困難。作為一個城市能覆蓋到的地方也是微乎其微,平均每個站點能監測到的也多不過直徑2公里以內的氣體污染情況,目前,我國大部分城市站點布局都是以各個城市區縣下的街道辦事處為單位布設,按照國家頒布的要求,網格化監測部署HJ664—2013標準,是每500米-4公里設立一個小型監測探頭。以一個二三線城市來說,各個街道轄區面積大的幾十平方公里,小的幾平方公里;一個站點監測范圍也就只能覆蓋2公里,絕大部分街道轄區是無法覆蓋到的,更不要說大的城市區域;以至于對于我國目前大部分的城市區域的污染,精que和全面的監測能力不足。